加载中 0 收藏

分享

“近零碳示范区”的广西实践

来源:新华网  2024-06-03 05:30  追追说车

“近零碳示范区”的广西实践

从天空俯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E区屋顶上一块块晶莹透亮的光伏板格外耀眼。

炙热的阳光下,光伏板源源不断产出清洁电能供场馆使用,年发电量达25.92万千瓦时。

会展中心旁,繁忙的龙源南网光储新能源超充示范站车来车往。

这个广西首座全液冷超快充电站,为新能源车主开启“一秒一公里”的超级快充模式,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入夜,北部湾的风点亮会展中心的“朱瑾花”,璀璨灯火照亮夜空,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拍照。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通过电力交易平台购买绿电,保障主场馆用上100%绿电。

打造更多的“零碳窗口”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绿色转型怎么转?哪些措施最降碳?零碳生活是什么体验?

当前,广西大力推动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努力探寻这些问题的最优解。

“近零碳区域,是指年二氧化碳净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的区域,这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发力。”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宁说。

近年来,广西加快风光水储基地建设步伐,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大力实施降碳措施,探索建设近零碳示范区,打造更多的“零碳窗口”。

2023年9月,第20届东博会和峰会全部场馆100%使用绿电,会务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车,减少碳排放1200吨以上,东博会首次取得碳中和认证。

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零碳东博”品牌持续释放绿色效应。

在柳州,位于城中区的鹿山电动汽车综合能源服务站别具一格。

这座集充换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监控为一体的服务站,也是南方电网系统首个零碳综合能源服务站。

5月18日早晨,“的哥”李师傅驾驶换电版新能源出租车进入服务站换电区,停车、换电、扫码、驶离,“换电3分钟,运营一整天。”一波熟练的操作后,李师傅轻松上路。

服务站利用站内光伏、风电等设备生产清洁电力,通过虚拟电厂、无线充电等前沿降碳技术,构建“风—光—储—充”微电网系统,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余量储存、就地消纳,生产经营用能全绿电,累计降碳2826.35吨。

“零碳试验”延伸至日常工作生活

不仅仅在交通出行领域,广西还将“零碳试验”延伸至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横州,南方电网南宁横州供电局六景供电所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探索新能源零碳生态供电所路径。

全电厨房、光储路灯、低碳路面、碳排放监测系统……从引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到市场化购买绿电,从地面材料低碳化改造到引导员工参与日常减碳,六景供电所多管齐下提升“含绿量”。

“建设自发自用、绿电存储、富余上网的‘风光储充’源荷聚合项目,不仅每年全量抵消自身用电碳排放,还带动了周边区域节能减排。”六景供电所经理莫衍毅说。

加快推进零碳绿电旅游示范区建设

在桂林,零碳绿电世界级旅游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初夏的漓江,风光秀美。经过“油改电”的游船、排筏往来穿梭,“噪音小、零污染”的绿色低碳游览方式,为各方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每逢周末,阳朔兴坪镇大河背村游人如织,电网升级改造后,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全电岛”“绿电岛”,电力设施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自然”成为这里的“引流密码”。

专家表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将作为一个微观模型,为各地绿色降碳改造提供经验,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样板。

“今年将在更多领域持续打造近零碳示范区,融入宾阳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开展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和古辣社区等零碳示范项目,推广电碳协同、绿色溢价技术应用,形成面向东盟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张宁说。

评论区
最新评论
车市E家 > 头条 > “近零碳示范区”的广西实践

推荐阅读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