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0 收藏

分享

欧盟通过芯片法案,芯片战争几时休?

来源:盖世汽车  2023-07-30 08:12  全球汽车报

自去年8月美国颁布芯片法案近一年后,欧盟芯片法案也将正式落地。

7月2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芯片法案,完成决策程序最后一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后,法案将正式生效。

《欧洲芯片法案》于去年2月发布,计划动员430亿欧元公共和私人投资,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以鼓励芯片公司在欧盟设立工厂,提高欧洲芯片自制比重,降低对亚洲和美国的依赖。

回溯至2000年,欧洲在芯片生产中尚占有24%的份额,如今已下降至10%左右。而《欧洲芯片法案》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升到20%。

作为最精细最复杂的科技产品,芯片关乎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赢得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也成为各国发展的重心。

从半导体发展史来看,关于芯片的战争,从未停过。

上世纪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协议》遏制了彼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使美国取而代之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老大。

而2019年起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也导致华为如日中天的手机业务出现断层。

如今,车载芯片的短缺刚得到缓解,伴随人工智能的崛起,高性能GPU又成为产业争抢的目标。

“10月7日体现的新政策是:我们不仅不会允许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任何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还将积极扭转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纽约时报的报道《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解码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行动》一文中,作者亚历克斯·帕尔默援引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瓦德瓦尼中心主任格雷戈里·C·艾伦的观点称。

10月7日的新政指的是去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即BIS,对《美国出口管制条例》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旨在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英伟达A100,H100芯片便在受限之列。

中美之间在半导体行业的争端已如一团乱麻,欧盟的加入,会让行业渐趋稳定,还是走向更激烈的竞争?

01.欧盟开启招兵买马

德勤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间,欧盟一直是芯片产业的净进口国,其消费约占全球芯片供应的20%,而制造业仅占9%。而这种趋势,并不会因芯片法案的刺激得到根本改变。

多年来全球产业分工细化的结果是,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已形成基本的格局。

IC Insights发布的芯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总部在美国的设计公司产值全球占比68%,中国台湾占比21%,中国大陆占比9%。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叱咤风云的英伟达、英特尔、AMD、高通等芯片巨头均为美国企业。而在制造领域,美国仅占12%,包括中国台湾、韩国在内的东亚则占据75%的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和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数量超过6354.8亿块,金额超过4325.5亿美元。

而欧洲的优势,则在设备和细分领域芯片产品上。例如,在先进制程光刻机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以及以汽车芯片为长的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

欧洲同样希望在半导体产业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一信号也为欧洲吸引了包括台积电、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巨头的关注。

6月18日,英特尔宣布将投资250亿美元在以色列建造新的半导体工厂,预计2027年开始运营。作为PC时代的半导体霸主,英特尔近年的挣扎亦很明显。消费电子的饱和,图形处理新市场上的落后,制造领域的不温不火,英特尔在寻求新突破的同时,也在加大投资。

除了积极响应美国芯片法案,此前,英特尔也曾宣布投资800亿欧元,在欧洲各地建立先进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设施。

目前,英特尔已在爱尔兰和德国运营大型半导体工厂,后续还计划在波兰建立半导体生产和测试设施,在意大利建立半导体包装和装配厂,以及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研究与发展中心。

台积电也在推进德国德累斯顿10亿欧元的半导体工厂项目。

彭博社报道称,德国政府计划向台积电提供50亿欧元支持其建造新厂,而英特尔也将为其德国生产基地获得德政府100亿欧元的补贴。

三星半导体业务部门负责人京庆雄最近访问了欧洲各地区,但三星尚未宣布任何建立半导体工厂的计划。据报道称,三星判断欧洲尚未准备好利用先进工艺的条件。

这是一场试图改变现有格局的补贴大战。如前所述,目前欧盟占优势的是成熟制程的汽车和工业芯片,但显然,欧盟并不满足于此。欧盟的雄心,是在尖端领域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02.

独自建立产业链并不现实

无论欧盟,还是中美,在当前语境下的诉求都是能建立起足以自给的完善产业链。但这绝非易事。

《解码》作者帕尔默援引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前副主任贾森·马西尼的言论表示,要重建一个如今遍布全球的复杂供应链,其难度无异于复制整个人类文明。

ASML的光刻机,台积电的代工能力,设计先进制程芯片的EDA软件,以及顶尖的设计能力,历经多年打磨,尖端技术集中在有限的几家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取而代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在芯片之争中,美国的痛点在于制造。美国仅占据制造环节12%的份额,而拥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大代工巨头的东亚,占据了全世界75%的制造份额。

在美国的积极拉拢下,台积电赴美建厂。但日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台积电计划在亚利桑那州设立的工厂由于人工短缺将推迟开工。

台积电董事长刘马克表示,亚利桑那州的建设因缺乏熟练工人而受到阻碍,公司可能不得不暂时从台湾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他表示,这将使其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生产4纳米芯片的时间推迟到2025年。此前计划是2024年开始生产。

人才短缺是美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将面临约6.7万名工人的缺口。

预计到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所需的员工人数将从今年的约34.5万人增至46万人。但研究显示,以目前美国学生的毕业速度,美国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合格工人来填补这一增长。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反制也将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形成障碍。

7月初,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实行出口管制。镓、锗都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于半导体、电信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至关重要。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镓和锗这两种矿产,中国无论在储量还是出口上都占据着领先地位。

中国对这两种材料的出口管制使得其他国家不得不寻找替代资源。彭博社26日报道,美国计划在今年底前向美国或加拿大企业签署回收镓的合同,“重点从现有的其他产品废物流中回收镓”。

而此前,中国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美国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的进口产品展开调查,并禁止中国大型企业向其购买产品。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欧盟。

据普华永道旗下战略咨询公司思略特的研究,要实现在2030年芯片市占率翻倍的目标,欧洲还需要35万名员工。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而即便如台积电、三星等代工企业在欧盟与美国建厂,其高昂的成本也将使其产品在竞争力上处于落后地位。

此前,美政府就公开承认过在美生产成本较其他地区高出四到七成。而台湾《经济日报》社论认为,这应该还是刻意压低的数字。

马西尼认为,政治领导人与高管以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与工程师,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并非如此。政策的积极推动,大量公司的涌入,带来的除了产业的兴盛,可能还有贪腐,以及非专业企业趁机骗取政府资金,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数以亿计资金的浪费。

帕尔默则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产业链重建的国家。多方面的阻挠,很可能反而会刺激中国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去年美国发布芯片法案时国内的部分声音。

但对中国而言,重建整个产业链同样并非易事。

荷兰政府6月30日公布新的出口管制规定,9月1日后,ASML在向海外发运先进的浸润式DUV设备时也必须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此前,EUV已经受到管制。

根据光刻机的发展历程和光源,可分为紫外光源、深紫外光源(DUV)和极紫外光源(EUV)。一般而言,目前制造7nm及以下制程芯片需要EUV,14nm及以下制程则需要用到DUV。

这意味着荷兰将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禁令。此前,日本已率先实施出口禁令,禁止对华出口23种半导体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去年,美国便积极拉拢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组成Chip 4联盟,力图将中国排除在产业链之外。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显然对中国并不友好。

03.出口管制下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竞争无可厚非,但互相压制的战争只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称,出于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力发展的担忧,美国正考虑对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的限制。这将成为去年10月发布的出口管制措施的补充。如果成真,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

此前,由于出口管制,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 A100和H100。为此,英伟达特地为中国市场开发了性能稍打折扣的特供版A800和H800。

据财经杂志报道,A800与H800在算力上与A100和H100相同,但为符合出口管制要求降低了带宽,因而在处理相同AI任务所需时间会有所增加。

A800的带宽从A100的600GB/s降为400GB/s,H800的具体参数尚未公开,但据彭博社报道,其带宽只有H100的约一半。而美国商务部对GPU出口规定的上限是:算力4800 TOPS,带宽600 GB/s。

据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的新限制措施将使未经许可出口A800也成为不可能。

这也促使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CEO对美国政府展开游说,反对其升级出口管制条款。

美国芯片行业贸易组织同样表示,美国政府进一步限制向中国销售先进半导体的措施可能会破坏政府对国内芯片制造的巨额投资。

美国芯片公司的态度是,政府应该仔细权衡出口限制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销售支持了在美国的投资,并有助于资助其研发,维持技术优势。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更是直言,“长远来看,禁止向中国出售我们的人工智能芯片将导致美国工业永久失去在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竞争和领先的机会,并对我们未来的业务和发展产生影响。”

而对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尚没有芯片能替代英伟达GPU在大模型训练上的作用。芯片短缺,成为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样,自动驾驶行业对于数据处理的巨大需求也决定了其对GPU的需求。有数据公司业务人员向智驾网表示,现在向自动驾驶公司销售其数据服务产品很难,“除非能帮他们弄到GPU”。

此前,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已向英伟达订购了超10亿美元的GPU产品,仅字节一家公司今年的采购量就已经接近英伟达去年在中国销售的商用GPU总销售额。报道并未涉及具体的GPU产品,但推测来看,应该是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800和H800系列。据称单片价格达到20万人民币,而正常情况下A100的售价是1万美元每片。

大模型的爆发使得英伟达芯片紧缺,据估计,即便是A800和H800,其交货期很可能也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

而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中国企业不可能等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英伟达也不可能放弃巨大的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6月的报道称,美国计划允许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大陆维持或扩大现有芯片制造业务。这指的是去年10月发布出口管制时,美国为这些在中国有巨额投资的企业提供的一年豁免。如今,美国计划延长这项豁免。

这和美国商务部计划进一步限制对中国出口半导体的消息同时传出,也显示出美国在权衡时的摇摆。一方面是希望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从商业角度来看,真正要分割各自的市场和产业链根本不可能。

无论对中美,欧盟还是日韩等国来说,彼此割裂只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评论区
最新评论
车市E家 > 精选 > 欧盟通过芯片法案,芯片战争几时休?

推荐阅读

 RECOMMEND